溫州大學僑鄉研究課題組走進麗岙關注“三留人員”
溫州大學是一所“僑”特色濃厚的地方綜合性高校,有著開展華僑華人和僑鄉研究的良好基礎及多元平臺。2019年12月13日,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和溫州大學校長趙敏共同為“溫州大學僑務公共外交研究所”揭牌。研究所成立后不久,便成立僑鄉研究課題組。在溫州市甌海區麗岙街道僑聯、街道統戰部、街道婦聯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于2020年7月初開始,課題組對麗岙僑鄉“三留人員”(留守兒童、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)進行調研。
麗岙作為浙南地區的一個小型街道,總面積只有33.3平方公里,是浙江乃至全國著名僑鄉之一。該街道華僑人口比率高,分布廣(遍布27個國家與地區)。全街道海內外人口共有4.2萬人,其中海外華僑華人占有3.3萬,有著豐富的僑資源。
麗岙街道大量人口的外出或移民海外,導致了“三留人員”這一群體的出現。為了進一步了解麗岙僑鄉“三留人員“的現狀,課題組開始在街道下屬的21個行政村開始調研。其中7月13至17日期間,已經先后走訪了麗岙街道10個行政村。各個村的村書記、婦聯主席、僑聯主席分別介紹了村里的“三留人員”的基本情況、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主要存在的問題。
課題組初步調研發現麗岙“三留人員”與其他僑鄉“三留人員”有一定的相似之處,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特征。留守老人問題是麗岙各行政村共同存在的突出問題,他們數量多、高齡化問題嚴重、身體健康狀況普遍比較差。由于老人們行動不便,因此迫切希望本村建造養老機構(如養老院等)。與留守老人相比,麗岙街道的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的數量相對較少,但問題卻又不少,比如留守婦女的生活經濟狀況比較差,以及急需獲取社會支持等問題;留守兒童的語言學習問題以及國內外不同文化的適應性問題。
在訪談中,茶堂村鄭潔書記提到,該村最熱點的問題就是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。村里計劃建造一個具有公益性質的養老院來為村中留守老人們服務,同時希望能夠得到麗岙街道以及各級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。下章村黨支部書記林炳躍向課題組介紹了他們村針對“三留人員”提出的相關政策以及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情況,并列舉了幾個十分典型的案例,為課題組的調研增添了新的素材。
在接下來的時間,課題組將會深入麗岙街道的其他行政村進行調研,同時將對“三留人員”的具體人員進行深入訪談,以推進調研的深度和廣度。(供稿:溫州大學 徐輝)